航運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近年來作為全球航運資本市場的新興力量,海事金融通過其特殊的融資和融物雙重優勢,幫助航運企業加快運力優化升級,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并緩解低谷期的資金和風險壓力,在國際船舶融資市場上備受青睞。中國海事金融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我國海事金融的發展高地在哪里?目前亟待解決哪些難題?近日,第四屆中國海事金融(東疆)國際論壇舉行“秩序重構與再平衡-中國海事金融新時代”主題大會,專家學者們圍繞上述問題展開討論,為中國海事金融發展建言獻策。
海事金融產業向東疆集聚
東疆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是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區和國家租賃創新示范區。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政策環境優勢,我國海事金融產業在東疆形成聚集效應。
天津市副市長康義表示,天津港目前已經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實現了貿易往來。東疆保稅港區不斷深化海事金融創新,先后推出外債指標管理、海關異地監管、融資租賃、出口退稅等40多項新舉措和新模式,海事金融正在快速發展。
“海事金融是東疆的重點產業。”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沈蕾介紹說,一年多來,東疆與業內合作,實現了多項交易結構的創新業務——
國內首單海上風電安裝平臺進口租賃業務在東疆完成。在交通運輸部等主管部門支持下,解決了平臺入級問題,在海關支持下實現平臺異地監管,并大幅降低了跨境直租稅款擔保額度,為行業提供了示范效應;
國內首單沿海船舶跨境經營性直租業務正式落地。這一創新結構突破了沿海船舶只能做售后回租政策障礙,攻克了進口準入、運力備案等制度障礙,為國內水路運輸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和商業模式;
國內首單游艇保稅租賃業務在東疆完成,率先將商業保險引入海關擔保,在充分保障關稅安全的基礎上,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沈蕾表示,通過這些實踐,東疆管委會與企業捆綁在一起,緊緊圍繞企業訴求,研究解決了一些行業的痛點、難點問題,為市場提供了更多有價值的商業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東疆累計注冊單船租賃公司超過200家,累計完成145艘國際航行船舶、13座鉆井平臺的租賃業務,船舶海工租賃資產超過90億美元。
助推航運產業“走出去”
當下,伴隨著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全球航運業秩序正在重構,航運資源更加集中,規模和效益競爭日趨激烈,新的平衡逐步確立。隨著海事金融發展邁向新時代,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融合趨勢日漸增強。
以民生金融租賃、工銀租賃、交銀租賃等為代表的金融租賃公司、自保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通過與船舶、海工制造等企業展開合作,逐漸成為航運、物流的深度參與者。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新增300億美元左右的集裝箱、船舶融資需求,其中,中國的融資機構就提供了約160億美元到180億美元的資金。在船舶市場中,近幾年金融船東的比重正穩步提升,特別是中資金融機構,已經成為整個航運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租賃公司在幫助航運企業加快運力優化升級、盤活企業存量資產以及緩解低谷期的資金和風險壓力方面正發揮出重要作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租賃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仍將體現在專業化方面,通過專業化手段做好業務和風險控制是其發展航運業務的核心基礎。
中國首家航運自保公司——中遠海運財產保險自保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鄭曉哲表示,公司開業一年多的時間里,各項經營指標良好。2017年度,實現保費收入2.017億元,累計為中遠海運集團承保風險標的總額4657.28億元,承保船舶數量總數共計719艘。2018年公司預計保險業務收入超4億元,年利潤總額在1億元以上。“中遠海運自保公司成立一年多來的成功實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保公司作為航運企業的一種風險管理方式,可以給航運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為中國的航運保險開啟一條新的道路。”
民生金融租賃董事長周巍指出,近年來,民生金融租賃將絕大部分造船訂單均用于支持國內船廠,有效連接了中國船舶制造企業與國際一流船東,不遺余力支持中國造船業走向國際市場,為行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信托公司是唯一橫跨資本、資金、實業三大市場的金融平臺,既能夠做直接融資,也可以做間接融資;既可以向交易對手提供融資,也可以作為船東持有資產、運營管理,在經營安排上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和創新引導性。”中國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總裁張博認為,信托公司深度布局航運板塊,有利于金融機構脫虛向實,發揮好金融與產業的橋梁作用。
專家支招破解發展難題
伴隨著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全球航運業秩序正在重構,新的平衡正在確立。與此同時,全球航運融資格局也在調整,中資機構為航運業提供融資占比不斷提高,目前已達到全球融資總額的1/4。未來,中國海事金融進一步發展需破解哪些難題?
在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巍看來,全球航運市場未來將出現一些新的變化與趨勢。一方面,航運市場運力過剩將成為新常態。在這種形勢下,行業參與者被動等待行業進入上升周期對自身發展而言將極其被動,必須主動去調整、優化布局;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從根本上改變了航運企業的競爭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只有擁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優勢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遠東國際租賃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王維軍認為,法律、資金、稅務、會計是船舶融資的四大支柱,其中,法律的建設和完善需進一步加強,這是實現我國從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飛躍的關鍵。他建議,可完善修訂海商法,在吸收借鑒西方規則的優點基礎上形成自身特色。以有利于社會誠信和社會公平正義為導向,更加講求實效,通過單點判例不斷積累,在摸索中推動法律建設不斷完善。
招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航運部副總經理徐偉表示,租賃公司需更加注重資本使用效率,以更靈活的方式、更多元化的產品為客戶提供融資,如與銀行同業、船東、貨主等進行產業鏈的結合和資產的結合,既分擔風險,又提高資本使用效率。
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王振勇建議,面對復雜的行業形勢和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只有專業化發展才能為客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而專業化發展必須依靠創新,實現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還需要專業化的資產管理體系相配合以及配套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