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集裝箱船航運聯盟經過新一輪的洗牌之后,新的三大聯盟成為輿論焦點。BIMCO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集裝箱船航運業將持續優化聯盟網絡,提高效率。
需求
最新數據顯示,集裝箱船航運的需求在2016年增長了2.7%,而運力供給增長僅為1.3%,這意味著市場平衡自2011年來得到首次改善。這主要得益于船東的果斷行動——送拆多余運力,希望收益的改進也將隨之到來。
2012年至2014年,需求每年平均增長3.4%,而2015年需求水平創新低。期間,供過于求使得市場平衡被打破。
但2016年不同于之前的四年。不僅集裝箱貨物運輸需求高于其最近一次的低點(2015年),而且航運運力供給也有所下降。僅3個月時間,租船費率改變了很多。就許多小到中型的船舶來看,自2月中旬以來費率急劇飆升。
2017年,盡管中國的新年假期對今年開始的2-3個月有所影響,但大多數貿易交易似乎已經開始運作了。
BIMCO的美國西海岸增長指標顯示1-2月份同比下降2.2%。然而,BIMCO的美國東海岸增長指標顯示同比增長了9.4%。總體來說,美國通過集裝箱船的進口上升了2.8%。
同時,集裝箱貿易統計公司(CTS)的報告顯示,1月,遠東至歐洲貿易航線的貨運量增長了5.2%,2月下降了9.2%。總體來說,需求下跌了0.9%。
供應
自2016年3月以來,集裝箱船隊減少了100艘。大型集裝箱船舶交付的強勁趨勢和小型船舶的送拆使得全球船隊的運力自2011年初以來增長了40%,而船舶的數量僅增長了3.3%。
在過去四年間,不少小于3000 TEU的支線船舶和海峽型船舶的過剩運力被淘汰。據統計,超過80萬TEU的海峽型船舶(<32.2米,巴拿馬型船)的運力已經被淘汰,這相當于同時期內送拆的集裝箱船運力總量的一半。盡管如此,全球船隊仍還有320萬TEU的海峽型船舶(<32.2米,巴拿馬型船)運力,占總運力的16%,較四年前的390萬TEU(占總運力的24%)有所下降。
新造船訂單方面,2016年的新船訂單并不多,這一趨勢將持續至2017年。截至目前,僅有8艘新造船訂單,全部在中國船廠建造,且全部是1750-2150 TEU的小型船舶。
據統計,目前全球仍有300萬TEU的訂單尚未交付,其中86%的訂單將在2017年和2018年陸續交付,其中80%將于2017年交付,均為9400+TEU的船舶。
船隊方面,BIMCO預測,集裝箱船船隊將在2017年增長2.9%,假設有45萬TEU的運力將被送拆,100萬TEU的運力被交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當前的拆船活動必須加速,同時交付速度也應加快。如果上述兩個假設真的得以實現,那么市場將有所改善。而事實上,它已經發生了。
目前全球船隊規模已日漸縮小,15.28萬TEU的運力將于2017年被交付,而送拆運力為19.5555萬TEU。這意味著目前的船隊規模小于今年年初時的水平。
閑置運力方面,據航運分析機構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2017年3月,閑置船隊規模為97萬TEU,占總船隊的4.8%。較今年年初時(接近160萬TEU)的規模發生了急劇下滑,并波及所有尺寸集裝箱船。特別是,3000-6000TEU的船舶在半年前有130艘的閑置運力,4月初時已變為58艘。
展望
今年在提升需求和抑制船隊增長兩方面有了一個穩固的開局。BIMCO預計,集裝箱船航運業將持續優化聯盟網絡,提高效率。
首先,新聯盟的生效仍是2017年值得仔細觀察的一件事。從之前的四個聯盟(包含16家公司)變成了如今的三個聯盟(包含11家公司),改變必將發生。如今的三大聯盟控制著全球集裝箱船運力的77%,同時,占全部東西方貿易的近96%。
值得注意的是,以集裝箱的測量標準TEU來計算,總體需求的57%來自非東西方貿易,尤其近幾年受到來自東西方貿易撞擊的影響,另一個兩極市場正在醞釀中。